今天是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明资讯

金安区“三个先行”建设美丽乡村

编辑日期:2018/8/6   作者:管理员   来源:金安文明网   点击次数:
    今年,金安区紧扣“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产业兴旺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突出“三大革命”、环境综合整治+产业、旅游、文化五位一体,全力开展具有金安区独特魅力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,以“三个先行”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。目前已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的是3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,在建29个中心村和15个政府驻地建成区,区财政落实专项配套资金4000余万元。
  一是致力规划先行,把标准立起来。
  着力解决建设顺序、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的问题。
  召开规划专题会议,科学规划编制。要求各规划公司要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依托自然地理条件,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,突出地域特色,科学编制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。
  出台系列文件,明确计划。根据省美丽乡村建设要求,区委、区政府出台了《金安区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》和《金安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》,印发《美丽乡村建设和小集镇建设工作的意见》和《关于区级领导联系和区直单位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》,引导美丽乡村连点成线、成片建设,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
  二是致力示范先行,把标杆立起来。
  建设生态宜居。东桥镇投入300多万元进行集镇风貌提升改造,建设文化广场,靓化街口巷道,治理垃圾塘、污水沟;椿树镇投入200多万元大力实施集镇改造工程,打造宜居小镇,进一步提升集镇形象;双河镇抢抓机遇,新修张圩水泥路1000m,配套完善党群服务中心,建设农民文体广场,做好团结塘口护坡、泄洪闸渠道护坡,兴建水冲式公厕,拆除露天厕所;三十铺镇严格对照验收标准制定“夏季攻势”环境整治实施方案,不断完善集镇建成区建设内容,集镇环境得到明显提升。
  东河口镇将金子寨村美丽乡村结合大华山创4A一同建设,投入150万元,建设公厕3座,农民文化广场1个,景观塘2口,绿色公园1座,为大华山创4A添新景。孙岗镇着力做好昭庆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,建成占地5亩的生态停车场、游客接待中心、旅游公厕,靓化寺庙门口广场等,沿途环境卫生大力改善。木厂镇潘新村鼓励村民进行莲藕种植,春泉公司、华仁牧业、华润藕业、神龙庄园、金新甲鱼等大户也已纷纷落户并均取得了较好效益,为该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。先生店乡松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立足本村现状,本着“发展种植业促温饱,发展养殖业谋致富、土地流转创增收,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求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先后成立了“林峰”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,“永泰安泽”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,“仁和”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,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基础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实现村民致富增收。
  营造乡风文明。在横塘岗乡古城寺中心村和翁墩乡光明中心村,推动移风易俗,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,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,营造文明友善的乡风民风,全面实现乡风民风、人居环境、文化生活“三个美起来”,大力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  三是致力制度先行,把标线立起来。
  建立高位推动机制。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,区委、区政府工作会议等多次研究和调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,并纳入全区重点项目调度,形成了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,自上而下合力抓的工作局面。
  建立资金整合机制。2017年,积极整合住建、交通、供电、教育、卫生、扶贫、高标准农田等涉农项目资金近5000万元,改变了过去“单枪匹马”“各自为战”的局面。整合民间力量。重点发挥民间资金活跃的优势,通过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变化,鼓励外出创业人士捐资捐物,在家群众投资投劳,让美丽乡村建设由“政府干,群众看”变为“政府干,群众参与”的良好局面。
  深化开放合作机制。围绕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,提高农民收入,壮大村集体经济”的主题,横塘岗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,结合农村“三变”改革将全村土地流转集中,实行产业结构调整,规模化经营,并通过走访、学习探索,成立了“六安市金安区柳抱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”,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和动力。在六安茶谷·九十里山水画廊沿线与旅游发展相结合,将中心村建设融入到“画廊”中,把各个中心村打造成为“画廊”的新亮点,实现景村融合、农旅融合,促进美丽乡村提升巩固。
  建立工作倒逼机制。区美丽办联合区效能办、住建局、财政局加强日常督查调度,召开“项目推进会”、现场观摩会,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督查,制定整治任务清单,做到完成一项消一项,并通过下发整治清单、印发工作简报、督查通报等形式促进工作落实。进一步完善中心村建设进度月报告制度、美丽乡村信息员制度,通过QQ、微信、邮箱等媒介,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,推动工作扎实开展。